(2024年12月5日)公布实施。其中提出:
(六)健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边界,强化企业成本约束和收益监管,综合评估成本变化、质量安全等因素,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健全公用事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深化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有序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公共建筑和新建居住建筑率先实施。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推进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垃圾处理计量收费,优化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因地制宜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政策,完善差异化停车收费机制。优化铁路客运价格政策,健全统一的铁路货运价格体系,规范铁路路网收费清算。
冯哥解读:
《意见》中提到的供热计量改造,首先要确定技术路径:对供热系统的硬件进行升级,即安装分户/分单元的计量装置(如热量表)、户用温控阀及智能调控系统,实现精准计量与动态调节。其次是数据整合,即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供热监管平台,实时监测能耗数据,优化管网运行效率。
如果推行热计量收费模式,首先是因地制宜、适点先行,通过变革逐步总结经验,完善收费方式、计价方式及收费比例的设定,这将会改变以往传统按面积收费习惯,影响如下:
1.用户侧:激励居民主动节能(如调低室温、错峰用热),降低生活成本;公共建筑因热负荷比较集中,改革示范效应更加显著。
2.企业侧:倒逼供热企业从粗放运营转向精细化服务,通过技术升级提升竞争力,逐步优化市物。
3.社会效益:通过系统节能和建筑节能,预计可减少建筑领域碳排放15%-20%,甚至更多,减少能源消耗和环保排放,最终实现减碳,助力空气质量和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