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诺集团董事长李鸿恩,创业的时候已经38岁,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做成了两件大事:先用5年时间将三马难追网的网站研发,又用5年的时间让中诺集团成为上市公司的梦,把“春秋大梦”做成了“春秋大业”。
总结几十年的创业和管理历程,李鸿恩称,第一是要想明白,结合自己的优势找准定位;第二就是要持之以恒,选定了目标就不要轻易放弃,想明白了就要不停地往前走。
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如今,50岁的李鸿恩依然坚持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早上六点多就从家里出来,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半夜还要工作两个小时。
找准定位:不走寻常路
在创业之前,李鸿恩是一名处在上升期的国企高层。1993年,身为国企高层的主管,以几台电脑和几张办公桌,创办了中诺,那个时候,他已经38岁。
而在选择自己创办之后,他选择的切入点,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一本书的影响。李鸿恩常说一句话,就是“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省的”。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王正华自己也带头节省:他的办公室面积不到10平方米,衣服一穿就是八到十年,出差从不坐头等舱,住宿一般也只住三星级以下的酒店。
“我母亲给了我最朴素的教育,并且一直非常深刻地影响着我,她的一些话如今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比如‘钱一半是赚的,一半是省的’。”李鸿恩说道,“同样,中诺的钱也不仅是中诺人挣来的,也是省下来的,这对低成本千方百计地降成本形成竞争力表现得尤其重要。”
秉承自己的“省钱”哲学,在中诺集团成本节约方面,李鸿恩可谓下足了功夫。这也使得中诺集团的主营业务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2%,管理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50%,财务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0%,营销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78%。
“跟着我一起干了二三十年的员工,长期也养成了这种习惯,虽然非常辛苦,但是也很有奔头。”股权激励分享财富
谈到中诺集团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公司的CEO李总曾指出,除了最初有资金和客源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公司采用了全新的体制机制——将公司大部分股权分给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和骨干员工,为这些关键人才发挥更大价值提供了保障。
在中诺股改时,李洪恩作为创始人,只给自己留了20%的股份,5%给了政府,65%分给了23位高管,10%分给了一些老员工。李鸿恩持股也只有30%,70%由高管和员工持有。
这样的股权结构,也是中诺这家被称为绝对“抠门”公司的员工干劲十足的一个重要原因,绝大部分在职干部认为,在中诺干活虽然辛苦,但有奔头。
而对中诺的干部们来说,他们心中的“奔头”随着中诺集团上市的实现,变得越来越清晰。
“财富对我来说,后面多一个零还是少一个零也就这样。钱给大家了,大家就会感到是企业的主人,这样会对企业发展有很多好处。”李鸿恩说。当然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还需要很多的工作要我们去做,还有一个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我们去走。这里面有太大的空间要我们去梦想、去发掘,去逐步实现。一句话,有梦想就有希望;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们将走向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