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如何取暖过冬成为当下市民最关注的话题。虽然集中供暖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有很多居民无缘集中供暖,只能“自力更生”。目前这部分人群多是使用什么方式取暖呢?记者调查发现,因为年龄、收入的差异,不同人群间的取暖方式也大不相同。
蜂窝煤老年人、打工者的“最爱”
今年10月份,家住曲水亭街的李淑购买了1000公斤蜂窝煤,以备冬季取暖,“买了最好的蜂窝煤,5.3元一块,这些就够整个冬天了。”往年,她也是提早做好准备,“天冷了就卖得贵了,而且质量也不行,烧不了多长时间”。
记者了解到,在曲水亭街这一片平房中,居住着2000余人,大多数都是李淑一样的老年群体,提到冬季取暖方式时,第一反应便是蜂窝煤。“家家户户都是蜂窝煤,条件好点的就买点炭。”年近70岁的张阿姨说。
此外,蜂窝煤也是打工者取暖的首选,尤其是魏家庄、王官庄等“城中村”,聚集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部分人群大多年轻,但收入较低、生活简朴,白天在外忙碌,晚上就借助几块蜂窝煤取暖、烧水,对他们来说,这是最省钱、节约的方式。
电暖器中年群体偏爱“小太阳”
一个“小太阳”、一台壁挂式空调、一床厚被子,就是刘博(化名)这个冬天取暖的全部工具。50岁的刘博是一家照相馆的老板,居住在望平街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房中。
小太阳’不能离床太近,之前楼下一个小旅馆就出过事。”刘博说,一般晚上睡觉前,他都会关了“小太阳”,若是冷就使用空调取暖,“楼里不少人家里都有台‘小太阳。
在复兴大街上摆摊的商贩,也多是居住在附近老楼房中的下岗职工。“进门开,出门关。”街上一卖米线的商贩说,早上收摊后,没多久就到了中午摆摊的时间,回家生蜂窝煤炉太麻烦,也耽误时间,没等暖和起来就该出门了,不如使用即插即用的电暖器方便,“几百块钱,买了能用好几年”。空调“80后”上班族首选
去年,“80后”上班族肖笛(化名)在复兴大街购买了一套老房子作为婚房。虽然地段不错,离单位近,还属于学区房,但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暖气。为此,她在家中安装了碳晶电热板和空调。
今年7月,家中小公主降生,肖笛也加入了年轻妈妈的行列。家中有了重点保护对象,她对室内温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自从入冬以来,家中的碳晶电热板和空调都长期开着,24小时不停歇,“孩子还小,生怕冻着她”。
“温度还可以,算下来也跟集中供暖差不多。”肖笛算得很清楚,集中供暖按照面积收费,大约2600元。去年小两口断断续续使用电热板和空调,一个月的电费400余元,“今年一直使用肯定会贵一些,但估计也就2000多元”,整体来说,她还是觉得这样的取暖方式挺经济的。
市场调查取暖电器热销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电器商场、以及销售取暖设备的散户,发现电油汀、暖风机等取暖电器较为经济实用,是大多数人群的首要选择。
“以前以省钱为主,现在讲究经济、方便,又节能、环保。”在馆驿街销售取暖设备多年的王先生称,2005年以前,店里的“土暖气”、蜂窝煤炉销售得较好,而从2005年开始,市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附近的居民也多以电器取暖来取代过去的蜂窝煤炉。
据王老板店中今年的销售情况,500到800元的电暖器最为畅销,也有少数居民选择价格较高的壁挂炉,“附近有不少在这租房的人,电暖器对于他们来说最方便、实惠”。
而在电器商场中,一对青年夫妻正在选购暖风机,“现在居住的家中面积较小,使用空调不太经济,暖风机价格适中,刚好适合我们这种情况”。
(本报见习记者梁菲菲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