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24日·济南市
“第二届城市能源规划高峰论坛”
——储热与零碳园区主题会议
即将召开
会议采用线上报名,
通过以下链接报名或扫码报名
最后席位 先到先得
报名时间:2025年5月21日截止
报名链接:
https://china-heating.org.cn/meeting/742510200.html

扫码报名
江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建筑节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科技委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团顾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暖通空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研究会副理事长。从事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和政策机制的研究,系统地提出我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和相关政策机制。曾获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省市部科技奖。
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曾任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神华集团总经理,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山东省副省长等职务。是我国第一代系统工程博士、博士后。长期致力于应用系统工程理论解决重大工程问题,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国家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主持并直接操盘创立中国氢能联盟并出任第一届理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金融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博士后。
谢秋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历任中南电力设计院院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顾问。长期从事能源、电力设计规划研究工作。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核能智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洁低碳发电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家委主任。
白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研究员,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博士,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成员。长期从事能源经济、节能低碳、能源科技、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独著、合著出版书籍50余部。
孙正运,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历任华北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院长,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西北分部主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信息师。长期从事特高压和跨区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领域、信息化方面工作。
陈吕军
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陈吕军,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清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项。致力于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化发展研究与实践,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研究,为中国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方法与案例。
许竹升,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长期负责省“双碳”和“压煤”专班工作,负责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资源环境、工业、高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管理等领域宏观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决策管理经验。
张晓松
教授级高工,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晓松,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城镇供热规划、咨询、工程设计和综合能源利用研究等工作20多年,主持编制过北京市等多个城市供热规划和重大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参与编制多项行业规范标准。
罗永焕
山东区域能源学会理事长,协会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专委会主任委员
罗永焕,山东区域能源学会理事长,山东社会组织总会副会长,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专委会主任,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客座教授,在热电联产、城市集中供热多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多次获得山东省、济南市优秀企业家,山东省、济南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付 林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主任委员
付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核学会核能综合利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供热及城市能源规划等方面研究。提出热电协同的城市能源碳中和模式,并主持制定多项园区碳中和方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
黄凯良,沈阳建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Energy and Built Environment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理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CAHVAC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任务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
雒 青
高级工程师,西安热工研究院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汽轮机灵活运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雒青,高级工程师,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汽轮机灵活运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熔盐储热耦合煤电机组灵活运行技术、火电机组供热灵活运行技术领域,先后负责各类供热灵活性、储能灵活性改造技术服务及工程项目。负责并完成华能集团科技项目2项,获得电力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获得华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主持编写行业标准4项。
贾星桥,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跨季节储热储冷、新型长输供热体系的技术转化和推广工作。先后主持济南CBD跨季节冷热联供示范项目、济南唐冶跨季节储热项目等示范项目的建设。张立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济南城投设计有限公司、济南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历任山东省区域能源学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燃气热力协会热力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炭学会煤粉锅炉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学院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多次获得国家级工程建设行业成果奖、山东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工程勘察设计成果奖等奖项。
陈泓,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城镇集中供热项目的规划、技术咨询、设计、管理及组织工作,参与及主持采暖通风及热力设计工程近百项,对城镇供热优化运行、多热源并网调节和超长距离大高差供热管线设计咨询有着丰富的经验。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一项。获得省部级勘察设计奖及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康 咪
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咨询院
康咪,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咨询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供热综合能源、双碳技术路径研究与战略咨询工作。
赵玺灵,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供热节能、天然气高效利用以及零碳城市能源系统碳中和方案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北京市科技计划、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开展重大工程及咨询课题多项,主持青岛、银川、福建等多个低碳城市、零碳园区能源系统方案及示范项目的建设。
靳晓凌
教授级高工,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副所长
靳晓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现任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能源电力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源网荷储协同规划、电网结构形态规划、智慧充放电及车联网、配电网规划、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多项国家能源局委托项目、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研攻关课题,多次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智能电网规划、智能电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写。
袁闪闪,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副院长,住建部供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住建部科技委市政交通委委员,北京市供热协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建筑绿色节能、供热清洁降碳领域技术研发工作,特别在清洁供暖领域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
张海珍
教授级高工,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综合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师
张海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首批“科技创新青年领军人才”,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师,IEEE PES能源发展与发电技术委员会(中国)分布式能源分委会理事。主要从事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综合能源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中国华电集团十大、中国华电集团重点等数十项科技研发项目。
孙士恩,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大国工匠”。现任白马湖实验室副总经理、副主任、党委委员。长期致力于自主创新突破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开展能源梯级利用研究。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创新奖等奖项。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零碳园区技术落地路径探索 —— 以北京典型案例为例
张文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副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城市能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乡绿色低碳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例》立法工作专班专家顾问,主要从事市政、能源等方面规划与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编制了北京“十四五”能源规划、“十四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城市副中心绿色能源综合规划等。
孙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师,北京市公用工程设计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能效评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住建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雄安新区等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城镇供热工程供热系统规划设计、智慧供热、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
主办单位: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
承办单位: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工作委员会
协办单位:
济南能源集团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中国能源研究会低碳智慧供热技术专委会
山东省区域能源学会
北京德安源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月22日全天 报到
5月23日全天 开幕式&主题论坛
5月24日上午 分论坛会议
5月24日下午 参观
5月24日晚上 返程
会议地点:济南君廷酒店报告厅
主 持 人:牛小化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08:30-08:45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地方相关主管部门 、济南能源集团
✎11:40-12:00 嘉宾圆桌论坛 (主持人:付林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主任委员)
主 持 人:罗永焕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专委会主任
✎14:00-14:35
新型电力系统对供热行业的影响
演讲人:孙正运
教授级高工,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4:35-15:10
零碳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演讲人:陈吕军
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15:55-16:30
长输供热设计难点分析及调控策略研究
演讲人:张晓松
教授级高工,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
✎16:30-17:05
山东省供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
演讲人:罗永焕
山东区域能源学会理事长,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专委会主任
✎17:05-17:4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5月24日 上午
会议地点:济南君廷酒店报告厅(1厅)
主持人:李永红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副秘书长
熔盐储热提升煤电机组灵活性技术及案例分享
演讲人:雒青
高级工程师,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汽轮机灵活运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济南能源“一张网”多元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演讲人:张立波
长输供热系统特点及方案优化提升探讨
演讲人:陈泓
教授级高工,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供热系统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演讲人:康咪
高级工程师,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咨询院
会议地点:济南君廷酒店报告厅(2厅)
主 持 人:张晓松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教授级高工,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级高工,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综合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师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零碳园区技术落地路径探索——以北京典型案例为例
5月24日 下午
✎13:30-17:00
参观:唐冶跨季节储热供热项目
项目介绍:唐冶跨季节储热项目是目前全国储热规模最大,全球储热密度最高的池式储热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于城市热网作为调峰和应急备用热源,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和节能减排效益。项目储热容积8.1万立方米,储热温度95℃,占地面积约9850平米,在应急备用工况下,系统最大出力可达83MW,可保证热网连续三天的供热需求。在正常采暖季调峰工况时,项目可以满足32天调峰需求,供热出力37MW,供热量超过10万GJ。
参观:济南能源集团ERP系统
项目介绍济南能源集团依托权属神思电子公司、和同信息公司,自主研发全国同行业首个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简称ERP),建设运营服务、项目管理、供应链、行政管理、数据中心、财务管理六大板块,将开发、投资、建设、安全、运营、财务、行政、党建、工会等数据进行融合打通,充分发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将40多个数据源采集清洗分析,总数据量已超2400亿条,每天增量5000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