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山西 综合编辑 瞄准节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聚焦亮点,过去的3月,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系列环保治理工程或项目突破关键节点。
古交到太原长距离输送供热隧道全线贯通
经过建设者两年艰辛努力,3月下旬,太古集中供热项目3号隧道正式打通。该项目由市热力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48亿元,主要包括供热管线敷设和3座中继泵站、1座事故补水站、1座中继能源站建设。建成后,近期可为太原市区增加供热面积5000万平方米,远期可增加供热面积7600万平方米,是全市目前总供热面积的一半。太古集中供热项目供热管线全长37.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长供热管线。由于穿越西山,该管线共设置隧道3座,1号隧道长1430米,2号隧道长2445米,3号隧道长11295米,属特长隧道。
隧道工程全线贯通后,市热力公司进一步加快了管网敷设和中继能源站等建设进度,要求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继续配备一流队伍,密切协同,相互支持,确保所承担任务在8月底前保质保量完工,为今冬供热前的运行调试留出充足时间。
交城至太原供热管网开始全面调试供热管线长度达到42公里的交城国锦煤电厂引热项目,也取得重要进展,供热管网已开始全面调试。该项目一期工程,通过机组抽汽方式和余热利用改造,采用大温差技术,预计新增供热能力1000万平方米。由于热输送距离较长,需要完成3座中继泵站建设。据了解,交城国锦煤电厂,一期 2×300MW机组,二期规划建设 2×600MW机组,总供热能力3200万平方米。
中环内餐饮行业油烟装置调查基本完成餐饮业违规排放的油烟,有着量大、面广、低空扩散性强的特点。餐饮油烟多属于低空排放,对 PM
2.5等大气颗粒物的贡献较多,油雾排出后可直接形 PM 2.5。餐饮油烟排放的有机气溶胶(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是一次有机气溶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研究认为,控制这类排放源对降低大气细粒子 PM 1污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M1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微米的颗粒物。它包含在 PM 2.5中,其质量浓度约占 PM 2.5的60%~80%。相对于 PM 2.5和 PM 10, PM 1由于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并更容易进入人体肺部深处,对气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更为突出。我市提出,年内中心城区内(中环内)大型饮食服务业的大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目前,对尚未安装油烟净化器餐饮行业的调查基本完成,涉及中环以内150平方米以上和敏感区尚未安装油烟净化器的饭店近600家。
建成区分散燃煤采暖锅炉底数摸清我市提出两年内要实现市区“无煤化”,通过引入集中供热热源,取缔市区分散燃煤采暖锅炉。目前,市区分散燃煤采暖锅炉摸底工作基本结束,市测绘院正在进行最后的勘察定位工作。目前,我市建成区20吨及以下分散燃煤采暖锅炉共453台,涉及供热面积1300万平方米:建成区外20吨及以下分散燃煤采暖锅炉共254台,涉及供热面积640万平方米。经市城乡管委与城六区政府第一轮对接,初步确定建成区内200余台锅炉的供热改造方式,涉及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
焦化行业提标整治拉开序幕依照《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市将实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提升火电、焦化、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污染防治水平。目前,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全面启动。市政府办公厅于3月4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快焦化企业提标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年内必须完成焦化企业的提标改造工作,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同步纳入改造,并增加烟粉尘监测指标。对于整改无望或无法完成整改任务的,将予以取缔或关闭。
晋阳污水处理厂已进水调试3月底,晋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建设,目前已全面进水调试。
晋阳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是国家环保部重点减排项目,也是省政府“百日百项”工程项目,占地410亩,厂区投资15.7亿元,服务区域覆盖汾河以西地区,总处理规模为48万吨/日,一期处理规模为32万吨/日,采用双层加盖全地下式布置,打破了人们对污水处理厂传统意义上的认识,具有占地小、噪音及环境污染小、美观性好等优点。本项目地上除办公楼外,全部为绿化或花园生态型设计,能有效地与周边汾河绿化带融为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省乃至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可实现我市河西地区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将对我市河西地区水环境质量状况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污水热源泵供热工程快速推进并州饭店污水热源泵供热改造示范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预计5月底完成;经济区能源岛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预计将于6月中旬开工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冬季供热100万平方米,夏季制冷80万平方米;清徐县焦化厂余热利用集中供热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对接工作,力争年内实现4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同时,西干渠沿线和迎泽大街沿线正在实地勘察,对接用户。 来源:太原日报